“旅游+”成为“三农”创新发展强劲动力

“旅游+”成为“三农”创新发展强劲动力

2017-02-09 08:45:03 日照渔家乐

 以“旅游+”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壮大农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在未来农业和农村发展中,旅游业将发挥更大作用.
  自2004年以来,连续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农业和农村工作。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来促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的发展新思路,把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作为主要目标,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意见》特别强调要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来指导农业和农村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新“三农”发展理念和培育建设“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美丽宜居乡村”的发展新目标。
  农业和农村发展一直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核心工作,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提出了新的“三农”发展理念,要求以“旅游+”来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壮大农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在未来的农业和农村发展中,旅游业将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旅游+”是促进农业增效的新模式。“旅游+”作为一种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大田种植的林果、花卉、蔬菜、粮食等农业产业资源,乡村田园、林地、河流、水库等环境资源,传统村落、民俗村庄、特色经济村以及山村、渔村、湖村等乡村空间资源,乡村民俗、传统节日、生产方式、特色餐饮、民间艺术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等等,都可以通过“旅游+”形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附加值高的旅游产品。关键是,这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能够在同等农田产值的情况下实现价值增值,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后的叠加效益。因此,《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旅游+”等新的发展模式,以乡村旅游合作社等为组织手段,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努力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开辟农业增效新路径。
  二是“旅游+”是引导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我们知道,无论种植何种作物,土地的产量都是有限度的,因此,农民的增收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农业外、土地外的收入,而以“旅游+”为主导模式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就是在不改变农地性质、农民不离开土地、乡村性质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让农民通过旅游服务来大幅度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季节性的观花、摘果和参与式的传统节庆活动,还是常年经营的农家餐馆、民宿、乡村酒店等,都是通过“旅游+”的模式,实现农业和农村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让农民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旅游服务的嫁接,实现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升。
  三是“旅游+”是推动农村增绿的新动力。“农村增绿”是《意见》提出的关于农村发展的新理念,实际上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我们知道,优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乡村风貌和宁静的乡村环境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向往的宜居之地。以乡村休闲旅游业为导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的“三园一体”建设,森林康养、养生养老基地和乡村度假地等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将对“农村增绿”和乡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产生极大的影响,积极推动“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发展。
  传统的乡村和农业经济,对产业、环境和土地资源的利用都是粗放型的,产出不高,效益低下。“旅游+”作为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各类乡村、农业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率,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能够通过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嫁接与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的产品、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整体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增绿。“旅游+”在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