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元素催生乡村旅游

“文化+生态”元素催生乡村旅游

2016-03-18 08:23:31 日照渔家乐

初春时节,乡村公园池塘边的垂柳吐露着嫩芽随风摇曳,小草偷偷钻出泥土,桃花也不甘示弱含苞待放……蜗居在家了一冬天的人们,按捺不住灿烂的心情,沐浴着春风,吮吸着春天的气息,三三两两相伴着踏青游玩,放飞梦想。一度安静的郯城县郯城街道颜桥农耕文化公园、十里乡村记忆馆、神舟古栗园等乡村旅游又热闹了起来,成为人们乡村近郊游的好去处。

近年来,该街道从规划、整治、开发、利用着手,加快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美丽乡村样板,不仅让街道乡村环境彻底改观,更成为新农村的风景线。规划是龙头和引领,对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郯城街道历史悠久、文化名胜繁多,拥有“郯国故城”遗址孝妇冢、于公墓等名胜古迹。街道将发展定位为“山东南大门、县城后花园”,来谋划美丽乡村建设。

散落珍珠串成线,才能成为光芒四射的珍宝。为此,郯城街道立足于打造精品样板点,来构筑魅力独特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纸上图纸再美,真正能变为现实才有实际意义。去年以来,街道借助乡村连片整治,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先后对鸭子汪、米顶、小颜等14个村,进行乡村环境进行全面整治,特别突出抓好颜桥农耕文化广场样板风景点的整治与打造,让昔日的脏乱村庄旧貌换了新颜。

走进投资300余万元、占地20亩,全县最大的“颜桥农耕文化公园,轱辘、古井、茅屋、石碾、犁耙等农耕器具呈现在游客的眼前,昔日的农耕文化让游人追思感怀。“农耕文化”公园,围绕“农情、农趣”的主题,演绎了乡土风情和民间文化,倡导健康传统文明,充分把农耕文化与传统健身相融合,既突出运动乐趣,又不失原生态自然民俗文化。不但使年轻人体验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增加了乐趣,更勾起中老年人往年的回忆,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俗。

沿着乡村公路,驱车前往十里乡村记忆馆。置身其中,细细品味着六七十年代的晒谷场、磨豆腐、烙煎饼等情景泥塑,春、夏、秋、冬四季农时的田间劳作和主要劳动方式、过程,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节庆、嬉耍及民间生活习惯。通过半景画与泥玩相结合,共同营造出一幅四季分明、乡风淳朴、乡愁浓郁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郯城地方乡村的别样景致。游客置身记忆馆中,流连忘返。

该街道充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坚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农耕文化和生态资源相结合;突出“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旅互促”的旅游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城郊休闲一日游”。以打造城郊休闲旅游为突破口,按照“一园一景点,一园一特色”的规划理念,为万亩板栗园、白马河湿地、古郯人文、华夏至孝等景区,量身设计主题,积极开发团体游、自驾游、自助游等特色旅游。

加快提升,夯实落脚点。加快景区景点、农业园区、环境优美村、湿地公园的道路和绿化配套提升,扶持规范“农家乐”餐饮,旅游接待中心,特产品超市等配套项目。今年以来,扶持发展“农家乐”6家,培育苗木基地8个,环境优美村6个。每到春暖花开的春天、姹紫嫣红的秋天,苗木花卉基地里游人纷至沓来,接待县内外游客2万余人,书画摄影爱好者300余名。